找到相关内容27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加强寺院道风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

    规定,就可以戒除男女间的贪爱,令心地清净,也可改良社会上淫乱的不良道德风气。素食的倡导,能制止无端杀业的蔓延,战争的频发,且对生态平衡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。但如果一个寺院戒律松弛,就会使僧人不伦不类,...

    诚信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556822.html
  • 乱象中有新生:论明末清初比丘尼之形象与处境

    尼在尼庵诱骗妇女,或是让恶少有可乘之机,专在尼庵诱妇女通奸等等,所以有些尼庵就沦为淫乱之温床,因此要加以废除。这一方面显示将家族伦理对女性的价值观,强加在比丘尼身上,只是包上怜悯的外衣;一方面显示当时...在明末话本、笔记小说中也多有著墨,以下就来观察之。  三、话本与笔记小说中的淫乱形象  明、顾起元的《客座赘语》中提到:  …尼之富者,衣服绮丽,且盛饰香缨麝带之属,淫秽之声,尤腥人耳。…至于讲经说法...

    苏美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4059907.html
  • 积极进步的善恶观

    残贼生而忠信亡焉;生而有耳目之欲,有好声色焉,顺是,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;然则从人之性,顺人之情,必出于争夺,合于儿分乱理而归于暴。故必将有师法之化,礼仪之道上,然后出于辞让,合于文理,而归于治,用...

    妙涵尼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5760219.html
  • 太虚大师“人生佛教”思想的内涵

    ,就在使人类的生活合理化。人类生活中可共同通行之道,便是道德;互相欺诈、淫乱、争夺、杀害,皆是不道德的行为。佛法切实的指导改进,使其互相推诚、仁爱、谦让、扶助,这就是学佛的初步。”[vi]由此,太虚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24560987.html
  • 无住精神

    期自性本不动摇,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。”  “一切万法不离自性”。假如我们的心充满了贪、瞋、痴、疑、慢,这个世界就会是战争、偷盗、强暴、抢劫、欺骗、淫乱;相反,如果我们心中充满了智慧、慈悲,我们生活的世界...

    传真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0662360.html
  • 读(基督教“爱观”与佛教“慈悲观”的比较)

    ,不能说它原来不是食物,也不能说它现在仍然是食物,因为它现在已经变成毒物。同样的道理,情欲如果越出了夫妻关系,就不再是爱,而是淫乱。通过对“爱”的前提的设定,“爱”的神圣性得以保全。 ...

    朱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5964264.html
  • 太虚法师的人间净土论

    内外共三依俱苦呢?内则依自身而有饥渴、冷热、疲劳、淫欲、生老病死等苦;外则依自身而有风雨、雷电、雪雹、瘴雾、烟尘等苦;共则依人为界而有牵挂、讥骂、争夺、伤害、淫乱、狂暴、奸险、欺骗乃至恩爱别离、怨憎会...

    李明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31065161.html
  • 克孜尔干佛洞的稀世之宝—陶祖“龙根”

    即付执事,随军掌护,—王之还也。果有拘祸者曰:‘王令监国,淫乱中宫。王闻震怒,欲置严刑。弟曰:‘不敢逃责,顾开金函!’王遂发视之,乃断势也,曰:‘斯何异物,欲何发明?’,对曰:‘王昔游方,命知留事,惧...

    王建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4165463.html
  • 谈“学”与“人之自觉”

    焉,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。然则从人之性、顺人之情,必出於争夺,合於犯分乱礼而归於暴……”此完全就纷乱之情欲以言人性,所见者浅,遂不得不归结於“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”。克实而谈,两家虽同宗孔,其真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0166710.html
  • 用佛教慈悲平等理念构建和平和谐的人类社会

    众生的精神,提供了高尚的道德准则;佛教五戒十善等行为规范及善恶业报之说,可以有效地遏制凶杀、偷盗、淫乱、诈骗等恶行;佛教依正不二、自他不二的宗旨,可以启发人们重视环境保护、社会公德,调节好人与自然界的...

    慧静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0767362.html